秋天——秋高氣爽的季節
秋季是個悲傷的季節
高秋爽氣斜雁行,暗風吹亂蛩悲咽。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存亡之秋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多事之秋
金秋十月也是個收獲的季節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王冰注:“萬物夏長,華實已成,容狀至秋,平而定也”
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平定的季節。在這一季節里,天氣清肅,其風緊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凈。
起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睡早起: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日落時間提前,所以要早點休息,以配合體內陰氣的生長。
二八月亂穿衣,就是指在農歷的二月和八月,這兩個時間段里人們的衣裝打扮容易出現“混亂搭配”的現象,而這兩段時間也是冬春換季時和夏秋換季時。
衣著
“春捂秋凍”“秋凍”一方面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從而為即將到來的寒冬臘月做準備。就像是潛移默化的煅煉,“秋凍”能在無形中提高人的體質。另一方面,在中醫理論上,秋天是養陰的季節,如果穿得太多,就會助長陽氣,對身體不利。
松果體的秘密
現代醫學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誘導人們入眠,還會使人意志消沉。褪黑激素會抑制人體中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后者的生理濃度相對降低。這樣會使人們情緒低落,多愁善感。
松果腺體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過程受陽光調節,陽光照射可減少松果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秋涼之后,常常天氣陰沉,陽光少而且弱,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們因而產生傷感情緒。
春夏行賞,秋冬行刑
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情志
使志,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 ——黃帝內經王冰注:“志氣躁則不慎其動,不慎其動則助秋刑急,順殺伐生,故使志安寧,緩秋刑。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沖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并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泄。
臟腑養生
“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秋季要使肺氣保持清肅。這乃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
秋季五行屬金,與肺臟相應,所以秋季主要保養肺氣,可利用深呼吸的方式,對肺部之內的濁氣清除出去,利用呼吸過程中的吐出與納入兩種形式,使得肺氣更加清凈。
飲食
《千金食治》說:“秋辛可省便加酸”《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意思是: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運動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九月九,踏秋登高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遍插茱萸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都是家族傾室而出,講究一起登高“避災”。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