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十二字養生功”是上海市名老中醫施杞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以“按、洗、梳、揉、搓、松、按、轉、磨、蹲、摩、吐、調”十二勢組成的一套全身氣機調暢的養生操。
其中“按、轉、磨、蹲、調”五勢能活動全身多個部位的肢體關節,調整全身氣血運行,對頸椎疼痛、僵硬有緩解作用。“摩、吐”二勢能健脾養胃。每次完成一套養生操大約15分鐘,每日1 ~2次。習練過程需量力而行,安全第一,思緒集中,不宜過猛過快。
準備動作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覆于下腹部,全身放松,開始6次腹式呼吸,氣沉丹田、深長、緩慢地呼吸。
洗臉
手掌相對雙手6~12次,待手掌溫度升高后再將雙手貼于面部,自下而上,推至眉部,拇指由耳前至耳后再向下,環繞按摩全臉6次。上行時吸氣,同時中指用力按鼻翼兩側,下行時呼氣,同時拇指與其余指及掌稍用力,按壓耳前后及頜下。
梳頭
手指并攏略彎曲,用指腹由前發際線朝后發際線方向梳頭。分別從正中線、內側線、外側線循經梳理,各3次。
提耳
用雙手拇指與食指揉按牽拉雙側耳輪的上、中、下部3遍,每揉按3 次后牽拉1次為一遍循環。
搓項
先將右手背于后腰部,用左手掌心上下揉搓頭枕部6次,交換雙手后再循環6次。最后再分別用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搓按大椎穴各6次,揉搓范圍向上要到左右耳根,向下要達到左右頸側。
松頸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托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撐扶在后,按以下順序適度活動頸項部,配合呼吸。向下低頭(吸氣),還原中位(呼氣);向上抬頭(吸氣),還原中位(呼氣);向左轉頭(吸氣),還原中位(呼氣);向右轉頭(吸氣),還原中位(呼氣)。循環3遍。
按腰
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左右手的手心貼于后腰兩側,繞腎俞穴由上向下至臀部,用掌跟循足太陽膀胱經諸穴,手指循督脈諸穴從內向外揉按6次,再由外向里按摩6次,期間要反復按到環跳穴。
轉腰
保持“按腰”時的站立體位,雙手托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分別用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以腰為軸轉動腰部各6次,轉動動作要圓潤柔和,動作幅度量力而行。
摩膝
雙腿并攏,膝關節相靠,略微彎曲膝關節,彎腰,先雙手掌放于髕骨上弧形按摩6次。再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輕柔和緩地轉動膝關節6次。
蹲髖
兩腳自然分開,略屈膝關節,雙手胸前平舉,十指交叉相扣,做蹲下起立動作6次。下蹲時,吸氣,膝關節屈曲至約 90蹲,再起立時呼氣,上下動作緩慢,下蹲后膝關節勿超過腳尖。
摩三焦
三焦對應的部位分別為胸部(上焦)、脘腹部(中焦)和下腹部(下焦)。雙手依次疊放于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各用掌心順時針揉按6次。
吐故納新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吸氣時緩慢抬起雙臂到略高于肩水平線時,再內收沉肘近胸前,雙手成立掌,呼氣時雙手緩慢前推用力,推至前1/3處時,氣隨手出,大吼一聲發出“哈”氣聲,重復3次。
調理四肢
拍臂:左臂抬起自然伸直掌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攏掌心隆起形成中空虛掌,自上臂向下至腕部拍左臂手三陰經,每遍拍6下。同法再左臂翻掌,,共拍6遍。
甩肩:全身放松,肩向左轉帶動身體向左轉動,右手手掌甩動拍左肩,同時左手背拍右腰部,且頭向左向后轉;同法向右轉,共12次。
寬胸:自然站立,雙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交叉于身體前,上舉雙手過頭頂,同時身體后仰,隨后雙臂外展,近水平位時,彎腰向下屈曲折疊,并雙手自然畫弧下落抱于胸前,再直腰站立,雙手自然放置于身體兩側,以此為一個循環共做6次,擴胸時吸氣,抱胸時呼氣,擴胸時身體要盡量向后伸展。
踏步:原地抬膝踏步,自然平靜呼吸,上肢順勢前后協調擺動,一左一右為1次,共12次。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