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調神
神指人的心理、心態、情緒、意識、思維等精神活動,調神即養神,其境界是“心神安定",也就是在思想道德上追求不妄想、不妄為、不高傲、不貪欲、不煩惱,調神的關鍵在自我,自我寬心,自我克制、自我轉移、自我疏導、自我解脫,都是行之有效的調神之法。在調神中,還應注意一個“樂”字,自得其樂,知足常樂,樂觀向上,樂而心情舒暢,樂而心態平衡,樂而心神安寧,樂比悲好,樂比煩強,歡樂人生,豈能不長壽乎!
第二法動體
四肢、關節、肌肉,人體各部均應活動,動則抗衰,動則防老,正如《呂氏春秋》所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蠢”也。
動體分自動和被動兩類,自動者指自我鍛煉,如古代的二十四式太極拳、五禽戲和八段錦等,現代的散步、慢跑、打球、爬山、騎車、游泳等;被動者指按摩推拿運動肢體各部。動體要遵循“動中求靜,靜中寓動,動靜結合”的原則,動靜都應適度,方能相得益彰而延年益壽。運動是基礎,靜養是保障,只有靜養才能精神飽滿,運動后才會精力充沛,故動靜相對,動靜互用,一消一長,體動兼養,方能終其天年。
第三法節食
飲食養生簡稱“食養”。飲食可以維持生命,也可以胎害健康,故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告誡人們:“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
有妨,反能為害。”可見節制飲食,也應視作抗衰防老的重要養生法。
對中老年人來說應當注意三條:
掌握宜忌(宜清淡熟軟,忌熏烤煎煿);戒煙少酒宜茶;食后三養(摩腹、散步、漱口)。
第四法修煉
修煉屬于運動養生,修煉必須要適度,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第五法擇藥
抗衰老的保健中藥很多,但主要是補腎類中藥,賢有陰虛陽虛之別。大凡陰虛者居多,表現為腰膝酸軟,心煩失眠,手足心熱或出汗,故要選擇補腎滋陰藥為宜,尤以藥食同源,以食代藥者最要,如枸杞、山萸肉、山藥、桑葚、龍眼肉、酸棗肉、何首烏、杜仲、西洋參等,中成藥則以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再加枸杞、菊花),特別是膠囊劑最佳,既能滋腎,又可“去火”。
抗衰防老養生法,尤其適合中老年人。長生不老是空想,延年益壽可做到,中醫頗富優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