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生命起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老病死如同花開花落,也無法違背自然規律,因此,人的生命活動與大自然是緊密相連的。人要養生,要延年益壽,就不能把自己與自然割裂開來,而應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順應自然規律,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適應自然、改造自然。
(I)養生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地理環境不同,對人的影響各不相同。例如,生長在炎熱多雨的南方地區的人,人的皮膚較為細膩、潤滑,不容易患燥病,但濕邪、暑邪很容易侵人人體,造成四肢沉重、傷暑、中暑等病癥;生活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地區的人,不容易患濕病、暑病,但燥邪、寒邪容易侵入人體,引發皮膚干燥、便秘、脾胃虛寒等病癥。因此,養生者應該根據居住的環境特點,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如生活在南方地區的人應注意防水、防暑,而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則應注意補充水分、做好防寒準備。
(2)養生與晝夜的關系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中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意、晝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在一天中,由于晝夜變化不同,陰陽消長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也會不同,養生者應根據人體在一天內的變化,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睡眠。
(3)養生與四時的關系
四時即四季,四時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較大:春季為萬物復蘇季節,干燥多風,人體的氣血運行由里向表,肝旺,容易抑郁、易患溫病、精神分裂癥;夏季炎熱高溫,人體的氣血運行由里向表,心旺,容易煩躁,懸患暑病;秋季萬物蕭條,天氣干燥,人體的氣血運行由表向里,肺旺,容易悲觀消沉,易患瘧疾、精神分裂癥;冬季近乎“萬籟俱寂”,天氣寒冷,人體的氣血運行由表向里,腎旺,容易絕望,易患青光眼、脾胃虛寒等病癥。
(4)養生與月亮盈虧的關系
《素問·八正神明論》中云:“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由此可見,月亮的盈虧影響人體內的氣血運行,例如,當月滿時,人體頭部的氣血較多,人的情緒比較高漲。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