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可概括為6句: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那么每一句具體又如何理解呢。
其知道者 所謂“道”,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規律違抗不了,否則只會誘發焦慮、抑郁、恐怖等心身疾患,常見的包括離退休(退位)綜合征、節后綜合征等各種軀體不適。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必須“知道”,更要“遵道”,方能“順道”。
法于陰陽 我們要效法和取法于大自然,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四季的變化而適當增減衣被等。
和于術數 和,是指符合、中和。術數,是指太極、氣功、五禽戲、瑜伽等養生方法與技巧,包括調心(意念)、調息(呼吸)、調身(形體),是具有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之動靜結合特點的養生方法。就是說每個人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身的養生方法。
食飲有節 包括進食和飲水(飲料、酒水)兩方面。節,是指節制、節律、節奏、季節、清潔。也就是告訴我們在飲與食方面要有節制,不能大吃大喝,包括喝酒、喝水,不能一刀切每人每天8杯水,還得因人而異;要有節律,主張吃好一日三餐,避免吃夜宵;要有節奏,避免進食過快、狼吞虎咽;注重時令性,少吃反季節的果蔬;講究清潔,防止病從口入。
起居有常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就要求我們的生活作息要符合常規,像自然界的變化一樣,像白晝(起)與黑夜(居)的變化,不能日夜顛倒,這也就是“生物鐘”。
不妄作勞 不是不勞作、不勞動,而是不要過分地勞累與勞心。尤其現代人要避免勞心勞神,當然也不能過于安逸,要勞逸結合。
最后,相信只要我們謹遵以上6條,既維護好身體之硬件,又不斷更新心靈之軟件,一定能夠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