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顯示,平和質人群比例隨年齡增長,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25~44歲年齡段人群平和體質占比最低,反映出我國青年體質偏頗情況較為嚴重,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相比男性,女性群體更容易出現體質偏頗,在疾病的預防中應對女性健康投入更多關注。
職業女性平時工作和家務繁忙,不太重視養生保健。很多女性都是上班族,有的長期生活在空調環境中或使用電腦,影響了身體素質,使機體免疫功能衰退。現代女性一味追求身材苗條,不科學地節食瘦身。有的則貪食零食、冷食,忽略正常三餐的膳食攝取,造成亞健康體質。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秋冬調養各有講究:如21~34歲的年輕女性,大多身體陰陽平衡,處于生兒育女的主要階段,除了避免不良生活習慣耗損陰血,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通過藥膳養陰補血,可選用枸杞、紅棗等食療調養。進入35~45歲的中青年女性生殖能力下降,往往陰氣相對不足,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等證型,如果需要大補陰血,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用生地、熟地、石斛、淮山、枸杞來食療或者膏方調養。46~60歲年齡段的中老年女性先后進入絕經期,多有陰虛、口干舌燥、睡眠多夢,或伴有皮膚瘙癢,干燥的秋冬季更應注意養陰潤燥,食療方面可適當用用秋梨、百合、蓮子、銀耳調養。
很多人的印象中,氣候相對濕熱的南方應該濕熱體質的人群更多。但是,這份報告從地域對比顯示的數據來看,西北、華北等北方地區的濕熱體質人群占比高于過去普遍濕熱的華南地區,說明隨著工作、飲食、起居的變化,北方人群的濕熱問題也逐漸顯現。
濕熱體質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則是與環境和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比如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追劇打網游,有的人愛抽煙喝酒,有的人吃的太滋補又缺乏鍛煉等都是常見引起濕熱體質的不健康生活習慣。濕熱體質的人飲食上要清淡,適量吃一些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芹菜、冬瓜、蓮藕等。少吃香辣刺激性食物,遠離煙酒,最好不要過度疲勞和經常熬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