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可盲目,“胡子眉毛一起抓”,更不可本末倒置。養生也有主有次,需要抓重點。在中醫學看來,養生的關鍵是養精、氣、神,毫不夸張地說,養生就是養精氣神。
(1)養精。《類經》中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兩種: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是人體生命的本源,是生命存在與否的關鍵所在;后天之精為水谷所化,對于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發揮著積極的意義。
如果精受到損害,則會導致身體疲意、氣血虛衰、外邪入侵,損害人體健康。所以,養生不可忽略養精。五臟為藏精化氣之處,因此,要養精,需要調養五臟,保證精旺盛,常見的養生方法有起居養生、調攝七情等;節欲也是養精的一個重要方式,房事雖然是人的正常的生理需求,但過猶不及,不可過于沉迷其中,縱欲過度,也能傷精。
(2)養氣。氣的種類很多,包括元氣、衛氣、宗氣等,元氣是人的生命根基,如果元氣充足,則人體富有生命力、氣機運行順暢;衛氣能夠抵御外邪,預防疾病的發生;宗氣是肺吸收的氣體和水谷化成的精氣的合成體,它能夠調節人體內各個組織的生理活動。養氣就是養元氣、衛氣、宗氣等氣。《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由此可見,順四時變化養生可以養元氣;《類經?攝生類》曰:“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調息可以調暢氣機,使得氣血運行通暢;另外,調節飲食可以調養脾胃,使得水谷充足,有利于氣旺盛。
(3)養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它協調著人自身各項生理活動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如果神受到損耗,則會影響人體健康,因此,神也需要養,養神需以靜養之,正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所云:“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養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注意調攝七情,避免情緒波動太大,尤其不要過度思、慮;保持一顆平常心,擯棄各種私心雜念;在日常生活中,順應四時,調節睡眠。
上篇:
下篇: